六月的绿春,青山叠翠,层层的梯田秧苗泛着青绿,满山遍野的茶园更为绿春的青山增添了独特的一抹绿,绿春茶山已经成为绿春人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2015年1月19日至21日,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。”近年来,绿春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利用生态资源优势,找准发力点,将茶叶产业列为全县“一县一业”产业,让茶产业成为了当地名符其实的传统产业、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。积极探索、勇敢尝试,在留住“绿水青山”的同时,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能,让茶叶真正成为绿春广大茶农和茶企的“摇钱树”。
茶叶强绿春强,茶农富绿春富,茶园美绿春美。茶叶产业是绿春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,种植茶历史悠久,早在明朝时期就有种植茶树、加工茶叶的生产出现,至今还保存野生古树茶群落6片,辐射面积约3000亩10000余株。解放后,绿春茶叶经过四次大力推广,从1960年的150亩,扩大到现在的24.5万亩((投产面积23.8万亩),实现了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的历史跨越。种植面积占红河州茶叶总面积的61%,是云南省重要的产茶大县,全县年加工干毛茶2.38万吨,实现产值4.202亿元。
绿春茶叶产区位于北纬23.5度、海拔1500米左右的世界茶业生产黄金带,出产的茶叶氨基酸含量高,茶碱含量低。因品质优且价格低廉,早就远销法国、韩国等市场,但由于过去管理粗放、品种杂乱、制茶工艺落后,“有口碑,无品牌”等因素,对群众的增收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。
为了让茶叶产业成为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,实现促农增收,助推乡村振兴。近年来,绿春县通过对茶叶提质增效、改良低产品种,推广科学种植、管理,鼓励建设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生态化、有机化茶园,积极实施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深入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创建,茶叶提质增效技改、增加投入扶贫资金,引进龙头企业,培育产业主体。强化监督管理,规范市场秩序。产研结合驱动,促进产业升级、打响茶品牌等一系列举措,让茶产业这一绿春传统优势产业涅槃重生,在农户增收致富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发挥重要作用。
说起绿春茶产业涅槃重生的功臣,除了绿春县委、县政府的重视,茶企的努力,茶农的配合,还有帮扶绿春县的上海市长宁区、重庆大学和海洋大学,自他们帮扶绿春以来,把茶叶作为“一县一业”来打造,结合各自优势,多次组织专家组深入绿春县调研茶叶产业,指导茶叶种植和加工,并帮助绿春茶企搭建销售平台、签订茶叶销售合同,不仅帮助绿春引进科技,更从茶叶标准化制定入手,帮助制定了绿春茶团体标准,申报公共品牌。
一片叶子,成就了一个产业,富裕了一方百姓。绿春茶山是绿春县世代农人积攒的一笔宝贵财富,也是茶农端好茶业“金饭碗”的最大本钱。近年来,绿春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,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,把茶叶产业列为发展“一县一业”的重点产业,立足高山生态资源优势,持续打生态牌、走绿色有机路,坚持绿色、有机的原则,通过对茶叶提质增效、引进科技、改变方式、提高质量等方式,不断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,实现“从一片叶子,到成就一个产业、富裕一方百姓”的发展,真正让茶山变为“绿色金山”。
记者:刀谚晴 李建东 白院生(实习)
来源:绿春县融媒体中心,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